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6篇
  免费   1470篇
  国内免费   691篇
化学   2498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437篇
综合类   79篇
数学   1400篇
物理学   34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572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4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刘俊卿  饶翼  文凡  王学明  薛晓敏  张陵 《应用力学学报》2020,(1):265-271,I0018,I0019
针对架空输电线路铁塔中常用的四地脚螺栓塔脚板进行了抗拉承载力试验和理论计算方法研究。首先,选取8个试件进行塔脚板抗拉承载力试验研究,分析塔脚底板板厚及有无加劲板对塔脚板抗拉承载力的影响;其次,通过有限元模拟塔脚板的应力分布情况,并结合“塑性分析,弹性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屈服线理论的四地脚螺栓塔脚板抗拉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后,与试验结果、有限元仿真结果、已有技术规定中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议公式与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较为吻合,相关技术规定中的计算结果偏于保守,验证了本文建议公式的精确性;底板厚度和加劲板的作用对塔脚板承载力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输电铁塔四地脚螺栓塔脚板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目前,针对空间电磁场作用有耗介质层上传输线的电磁耦合,仍缺乏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算法,很好地解决了有耗介质层上传输线电磁耦合建模难的问题.首先,对经典传输线方程进行改进,推导了适用于有耗介质层上多导体传输线电磁耦合分析的修正传输线方程.然后,结合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和相应插值技术,求解修正传输线方程,获得多导线及其端接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响应,并实现空间电磁场辐射与多导线瞬态响应的同步计算.最后,通过相应计算实例的数值模拟,与CST软件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时域混合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6.
Two new divalent copper (C1) and zinc (C2) chelates having the formulae [M(PIMC)2] (where M = Cu(II), Zn(II) and PIMC = Ligand [(E)-3-(((3-hydroxypyridin-2-yl)imino)methyl)-4H-chromen-4-one] were obtain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everal techniques. Structures and geometries of the synthesized complexes were judg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lternative analytical and spectral tools supporting the proposed formulae. IR spectral data confirmed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ligands to the copper and zinc centers as monobasic tridentate in the enol form. Thermal analysis, UV-Vis spectra and magnetic moment confirmed the geometry around the copper center to be tetrahedral, square pyramidal and octahedral. Study of the binding ability of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with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bas been evaluated applying UV-Vis spectral titration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s. The copper and zinc oxides were achieved from the copper and zinc nano-particles structures Schiff base complexes as the raw material after calcination for 5 hr at 600°C. On the other hand, synthesized of C1 and C2 NPs were used as suitable precursors to the preparation of CuO and ZnO NPs. Finally, the synthesized of the two complexes exhibited enhanced activity against the tested bacterial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 and fungal strains (Candida albicans and Aspergillus fumigatus) as compared to HPIMC. Among all these synthesized compounds, C1 exhibits good cleaving ability compared to other newly synthesized C2.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求解传输线方程的高精度龙格-库塔(RK)方法。此方法在空间上采取高阶泰勒展开,提高了对空间微分的近似精度,减少了数值色散所带来的误差。与传统的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方法相比,在每波长采样数相同时,RK方法的计算精度更高。同时,根据Taylor模型,对外界平面波激励源进行离散,成功利用RK方法对外部场激励传输线进行求解,扩大了龙格-库塔方法在求解传输线方程时的应用范围。通过编程对平面波辐照下无限大地平面上的单导体与双导体的算例分别应用FDTD方法与RK方法进行了计算,验证了RK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同等计算条件下RK方法的计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在无扰动、随机式扰动以及正弦式扰动下,通过对竖直恒温面处状态Ra为1.328×10^9、Pr为6.24的自然对流进行模拟,探索了热边界层的不稳定性和共振强化自然对流换热。结果表明:(1)竖直自然对流边界层上游位置的随机式扰动对热边界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稳定阶段;(2)该状态下的竖直自然对流边界层的特征频率为15 067,且相比于无扰动状态,频率为15 067的正弦式扰动能在竖直恒温面处提高5.15%的换热量;(3)在竖直自然对流边界层上游位置加入特征频率的正弦式扰动,竖直恒温面处的局部努塞尔数Nu均出现明显波动,且波动随着边界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我们发展了一种正电子碰撞原子电离的畸变波Born近似方法, 在这个方法中,正负电子偶素通道通过一个ab initio的光学势附加到入射粒子和靶的相互作用势上,且通道对电离作用被第一次被考虑在正电子碰撞原子电离的过程中. 应用这个方法计算了在50 eV入射能量范围氦的电离的三重微分截面,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很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10.
Organotrifluoroborates solvolyze in water at rates that vary over five orders of magnitude. The negative logarithm of the solvolytic rate constant, pk(B?F), correlates exceptionally well with the pKa of the analogous carboxylic acid (R2=0.984). This unforeseen correlation may be of predictive value for several applications including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and the design of 18F‐organotrifluoroborate radioprosthetic grou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